出于職業的關系,我從2002年開始關注blog,當時只是對這樣一種新的互聯網應用感興趣,根本沒有想到源于1993年6月NCSA“What’s New Page”網頁、1999年Peter Merholz以縮略詞“blog”為其命名才讓其在互聯網上獲得真正名份的它,今天它會成為甚囂塵上的Web 2.0的代表和標志之一,成為互聯網上的一種主流應用和一種前衛時尚。
一個很偶然的機會,我在一個叫“IT俠客”的BLOG上看到了如下的一段話:如果blog只有一個人看,就是在寫日記;如果有幾十個人看,就是和朋友在一起;如果有幾百個人看,就是有影響力的一種勢力和權力;如果有幾千個人看,就是一個商業、一個媒體。理解中blog可以是一個人自言自語,可以是朋友之間的傾心交流,也可以是一種媒體傳播。
正是感動于blog的這種自由、包容和博大精深,我下決心注冊了自己的blog空間,寫下了自己的第一篇隨筆:開始寫一點記錄自己的東西,說一點心里話。從此我加入了博佬的隊伍。
有人寫blog是為成名、有人是為掙錢、有人是想發表自己的見解,也有人想與別人分享思想,而我更多地是為了記錄自己,所以很隨意,信馬由韁,從喝酒、足球、思鄉到吃飯、做人、教育孩子,一天天記錄著自己的思想、感情、奮斗和經歷。
在blog中我充分認識了“不積跬步,無以成千里”的道理,從近50篇隨筆中可以清晰地察覺到自己心理和思想的變化,也看到了認識的和不認識的朋友們對于自己的認同和不認同,我因此多了很多的朋友和知心人。 也許這并不是blog的全部,但對于我,這就是blog的價值。